寄时天彝

亭亭万木林,古柏集新翠。
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
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
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
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高大挺拔的树林,尤其是古老的柏树在寒冬中依然青翠,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诗人通过柏树不畏风霜、保持本色的形象,暗喻那些品格高尚、能在乱世中坚守节操的人才。

诗中提到"清庙欲颓",暗示国家正处于衰败之中,急需栋梁之才来支撑。诗人认为像柏树这样的人才极其珍贵,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遇到志同道合者时的欣喜之情。

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柏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语言朴实自然,意象鲜明生动,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