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禽篇二首 其二
鹧鸪鹧鸪,不知春色何负汝,每到春来声更苦。百年不得此身安,尚忆当时在行旅。
尔不学大鹏一举,培风两翼如云垂。又不学篱边斥鴳,翱翔飞跃蓬蒿枝。
黄陵庙前几春草,空遗怨恨传新诗。江南二月烟花乱,子子孙孙自呼唤。
说尽人间行路难,凄风苦雨心肠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借鹧鸪鸟的哀鸣,道尽了人生漂泊的辛酸。诗人用鸟喻人,写的是鸟,说的却是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开篇就点出鹧鸪的特别之处:每到春暖花开时,它的叫声反而更凄苦。这里用反衬手法,春天本是欢乐的,鹧鸪却格外悲伤,暗示它背负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接着揭示原因:百年不得安身,还在回忆当年奔波的日子——这哪里是写鸟,分明是写那些终生劳碌、老来仍不得安宁的普通人。
中间用对比手法,说鹧鸪既不像大鹏那样高飞,也不学小雀安于矮丛,凸显它的尴尬处境。就像现实中有抱负的人够不着理想,想安于现状又不甘心,卡在中间最煎熬。
后段用黄陵庙的典故(舜帝妃子泪洒竹成斑的故事),把鹧鸪的哀鸣比作千古遗恨。江南二月本是美景,可鹧鸪代代相传的呼唤里,全是"人间行路难"的叹息。最后"凄风苦雨"四个字,把漂泊者内心的孤独无助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共鸣: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鹧鸪"吗?为生活奔波,有梦想却难以实现,想安稳又身不由己。诗人把这种现代人依然能感同身受的生存困境,用鸟鸣声巧妙道出,哀而不怨,苦而不颓,让人读来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