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百姓重新安家、恢复农耕生活的场景,充满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地方官员的委婉讽喻。
前两句"乱后遗黎始卜家,春深相与事桑麻"用白描手法,写百姓在战乱后终于能安定下来,在深春时节一起种桑麻。一个"始"字道出重建家园的不易,"相与"二字则展现了邻里协作的温馨画面。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先展现"绿云万顷无闲地"的壮观农耕景象,形容庄稼像绿色云海般望不到边;接着用"浪说"(空谈)二字,讽刺那些只会夸耀"河阳一县花"(典故指西晋潘岳任河阳县令时全县种花的政绩)的官员——比起搞形象工程,让百姓踏实种地才是真政绩。
全诗妙在: 1. 用"绿云"比喻庄稼,既显生机勃勃又暗含"民以食为天"的深意 2. 通过"万顷"与"一县"的体量对比,凸显务实精神 3. 表面写景,实则表达"民生至上"的为政理念,讽刺手法含蓄有力
这种将深刻社会观察融入田园风光的写法,既有生活气息又发人深省,展现了古代文人关心民生的情怀。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