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阳春令
达人志济物,而不卑一邑。
春州古瘴乡,膏泽乃先及。
王孙学道姿,手尝圭璋执。
赋诗多土风,声教有篇什。
美刺何温柔,如春无不入。
讼庭无人时,群山相拱揖。
为养若寒泉,人人得自汲。
空桐有岩穴,风云互嘘噏。
阴为石乳凝,阳作天柱立。
我昔攀诸峰,猿狖颇相习。
图经撰未成,幽怪多捃拾。
君于簿书馀,新志已在笈。
声色虽可娱,神明期厚集。
交广有春秋,乘时更补缉。
春州古瘴乡,膏泽乃先及。
王孙学道姿,手尝圭璋执。
赋诗多土风,声教有篇什。
美刺何温柔,如春无不入。
讼庭无人时,群山相拱揖。
为养若寒泉,人人得自汲。
空桐有岩穴,风云互嘘噏。
阴为石乳凝,阳作天柱立。
我昔攀诸峰,猿狖颇相习。
图经撰未成,幽怪多捃拾。
君于簿书馀,新志已在笈。
声色虽可娱,神明期厚集。
交广有春秋,乘时更补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赠阳春令》是写给一位叫阳春的县令的赠诗,赞美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同时融入了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赞美县令的品格 开头说真正的贤人(达人)志向远大,不会因为管理一个小地方(一邑)而轻视职责。阳春县(春州)过去是蛮荒瘴气之地,但这位县令(王孙,指贵族出身)却像手持美玉的君子,用诗歌教化百姓(声教),施政温和如春风,让百姓像汲取清泉一样受益。
2. 描写当地风光 诗中提到阳春县的自然奇观:空桐山的岩穴中风云变幻,石乳凝结成钟乳石,天柱峰高耸入云。诗人回忆自己曾在这里登山,与猿猴为伴,还搜集过许多民间传说(幽怪),但一直没写成地方志(图经)。
3. 鼓励县令继续作为 最后劝县令在公务之余完成地方志的编撰(新志),虽然声色享乐诱人,但希望他更专注为民造福(神明厚集)。提到交州、广州(交广)的历史需要整理,暗示县令可以趁此机会完善当地文化。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夸赞县令的政绩、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好官的敬佩,同时委婉鼓励他继续为地方做贡献,比如修志书、传承文化。诗中用春风、清泉比喻善政,用奇峰、岩穴展现阳春县的独特魅力,既有对人的赞美,也有对土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