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峪
一峰侧皈佛,万岩恐遭摈。
破釜偏亦承,旋螺折而进。
琳宇涌弹指,华严缩盈寸。
花开斋鸽游,经歇古龙恨。
贪狼蓄人性,听偈晨不遁。
石蒸泉乳香,雨酿洞云润。
树根野人卧,往往疑古舜。
我生激血性,不知本根钝。
自惜乾匠心,不为象教运。
迩来倦炽尘,天花剖空阵。
孝忠谁助谈,贤圣无近信。
安得半蒲团,老此双蓬鬓。
意外得初地,合十打欢讯。
辞家虽未能,成佛讵无分。
定僧凝死猿,危楼耸妖蜃。
可怜瀑雷訇,力图出山奋。
破釜偏亦承,旋螺折而进。
琳宇涌弹指,华严缩盈寸。
花开斋鸽游,经歇古龙恨。
贪狼蓄人性,听偈晨不遁。
石蒸泉乳香,雨酿洞云润。
树根野人卧,往往疑古舜。
我生激血性,不知本根钝。
自惜乾匠心,不为象教运。
迩来倦炽尘,天花剖空阵。
孝忠谁助谈,贤圣无近信。
安得半蒲团,老此双蓬鬓。
意外得初地,合十打欢讯。
辞家虽未能,成佛讵无分。
定僧凝死猿,危楼耸妖蜃。
可怜瀑雷訇,力图出山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佛峪》描绘了一处佛教圣地的奇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信仰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奇幻的佛门圣地(前12句)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描绘山岩的奇特形态:有的山峰像侧身拜佛的信徒,有的岩石像被佛门拒之门外般惶恐。山势如破锅倾斜却稳固,山路如螺壳盘旋而上。寺庙仿佛弹指间出现,宏伟的《华严经》教义被浓缩在方寸之地。这里鸽子悠闲啄食,古龙(可能指石刻龙纹)似在静听佛经。最有趣的是"贪狼"(本指凶星)在这里也通人性,清晨听佛经竟不离去。山石蒸腾着乳香般的泉水,雨雾滋润着洞窟,连躺在树根的野人都像上古贤君舜——整个环境充满灵性。
第二部分:诗人的自我反思(中间8句) 诗人突然转向自我剖析:他自认性格刚烈,像未经打磨的钝器,虽有匠心却不愿为佛教效力。近来厌倦尘世纷扰,想寻找心灵净土("天花"象征纯净)。他感叹当今世人少谈忠孝,难觅圣贤,只想找个蒲团打坐,安度晚年。意外发现这处佛门净土时,他忍不住合十行礼——虽然不能出家,但觉得人人都有悟佛的可能。
第三部分:超脱与挣扎的碰撞(最后6句) 结尾充满张力:僧人入定如"死猿"般静止,高楼如蜃楼幻影。最震撼的是山瀑轰鸣,像在拼命冲出群山——这既是写景,也暗喻诗人自己:虽向往佛门宁静,但内心仍有不甘沉寂的澎湃激情。
全诗亮点: 1. 用"破锅""螺壳"等生活化比喻写奇景,让神秘佛境变得生动可感 2. 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贪狼听经、古龙含恨),赋予山石灵性 3. 坦诚展现矛盾心理:既向往清净,又无法完全割舍尘世热血 4. 结尾瀑布的意象,巧妙呼应了诗人"静修"与"奋争"的内心拉锯
这种对修行圣地的奇幻描绘,叠加真实的人性挣扎,让诗歌既有超脱之美,又饱含生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