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质朴的端午节场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劳动的朴素情感。
前两句"清润端阳节,茅檐插艾新"像一幅简笔画:湿润清新的端午时节,农家茅草屋檐下插着新采的艾草。这里用"清润"二字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后湿润的空气,而新艾的清香似乎透过纸面传来。
后两句"分尝初刈麦,惭荷对农民"转入更深层的感受:诗人分享着刚收割的新麦,面对辛勤耕作的农民,内心涌起惭愧之情。一个"惭"字特别打动人,表现出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也暗示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感悟。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平实中的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做的寻常事,但通过插艾草、尝新麦这些具体细节,把节日氛围、农事活动和对劳动者的敬意自然融合。特别是最后那份"惭愧",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待粮食、对待劳动的那份郑重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