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高崖边的桥梁,并借桥名抒发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桥的险要位置和实用功能:百丈悬崖边架起这座桥,平坦稳固得连骏马都能骄傲地昂首通过。"玉骢骄"的拟人化描写,生动表现出桥梁建造的精良。
后两句转入深层思考:作者由"惠政桥"的名字联想到,真正的惠民政策就该像这座桥一样——既要有"惠及百姓"的初心,更要像"国侨"(治国能臣)那样懂得将善意转化为扎实的民生工程。用"拈起桥名"这个动作,巧妙把具体事物与抽象政治理念联系起来。
全诗通过日常所见的小桥,引申出"惠民政策需要落到实处"的大主题。就像桥不仅要有个好名字,更要经得起骏马奔驰的考验;治国不能空谈仁政,而要像国侨那样的实干家把政策转化为百姓脚下的坦途。这种以小见大、由实入虚的写法,让深刻的道理变得亲切可感。
孙应凤
孙应凤(?~一二六一),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调德化县尉,迁将作监簿。景定二年知江阴军,卒。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清乾隆《德化县志》卷二。今录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