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

我为浔阳客,戒旦乃西游。
君随春水驶,鸡鸣亦动舟。
共泛湓之浦,旅泊次城楼。
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行人从此别,去去不淹留(○本集二。《诗纪》八十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沈助教在湓口(今江西九江)同宿一夜后清晨分别的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深情。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交代两人的行程:诗人自己从浔阳(九江古称)出发向西旅行,而友人沈助教则要顺着春水向东行。一个"戒旦"(天将亮)出发,一个"鸡鸣"动身,相同的早起却走向不同方向,暗示即将分离。

中间四句写共度时光:两人曾在湓水河畔同船共游,暂住在城楼边的旅店。这里"华烛已消半"的细节很生动——蜡烛烧了一半,说明他们彻夜长谈;"更人数唱筹"(更夫报时的声音)则暗示天快亮了,为下文分别做铺垫。

最后两句直接点出离别主题:行人(指友人)就此告别,毫不犹豫地离去。用"去去不淹留"这样干脆的表述,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离别的决绝和诗人内心的不舍。

全诗的魅力在于:通过"同船夜话-蜡烛将尽-黎明分别"这样具体的生活场景,把人生常见的聚散离合写得真实可感。没有夸张的悲伤,只是平静记录一次普通分别,却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告别时刻。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