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秋雨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困境,同时暗含对官府不作为的批评。全诗用白描手法展现民生疾苦,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
前四句直接写实:连续三个月阴雨不断,山城被细雨笼罩。官府还在张贴催缴公粮的告示,可百姓家里根本听不到打稻谷的声音——暗示庄稼歉收,农民连口粮都没有,哪有余粮上交。
五六句用景物暗喻:野草快要把衙门淹没了,溪水涨得和野桥一样高。这里用"官廨(衙门)被草埋"暗指官员不作为,用"溪水漫桥"暗示灾情严重。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人们忙着求神拜佛祈雨停,其实最该做的是减免赋税。诗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与其搞形式主义的祭祀活动,不如实施体恤百姓的政策,首先就该减轻赋税。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幅灾情报告图:阴雨不断的天气、颗粒无收的农田、束手无策的百姓、照常收税的官府,形成强烈对比。诗人站在百姓立场发声,用事实说话,让读者感受到天灾之下的人祸,体现出知识分子关心民生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