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 闻筝

坐残断续丽谯钟。霜月媚帘栊。
秦筝巧按小墙东。曲度六么红。
想夫银甲谁言冷。轻拨似莺舌潜通。
奈何辄唤雁鸣空。好寄与秋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听筝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上片(前四句)写环境与音乐: - 开篇用"坐残钟声"和"霜月照窗"营造出深夜寂静的氛围,钟声断断续续暗示听者久久未眠。 - "秦筝巧按"点明主题,墙东传来的筝声在月色中格外动人。"六么红"是当时流行的曲调,让人联想到红袖添香的旖旎。

下片(后四句)写听筝感受: - "银甲"指弹筝的指甲套,说它"不冷"其实是说弹奏者指法灵活温暖。"莺舌"比喻筝声如黄莺啼鸣般婉转。 - 结尾突然转折:筝声忽然转为"雁鸣",把思念之情托秋风寄给远方。这里暗含"鸿雁传书"的典故,透露出听筝人其实在思念远方的爱人。

全词妙处在于: 1. 通感手法出色,把听觉的筝声转化为"霜月"的视觉、"莺舌"的触觉、"雁鸣"的空间感 2. 表面写听筝,实则写相思,最后两句才点破心事 3. "媚""巧""轻"等字眼既写音乐之美,也暗含对弹奏者的想象

就像现代人深夜听邻居弹吉他,琴声勾起心事,突然转调时让人想起某个远方的人。词人把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用月光、钟声、莺啼、雁叫等意象层层渲染,既唯美又含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