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空灵的江湖景象,通过几个简单画面传递出超脱自在的心境。
前两句"心径苔生何处去,谢家人不在渔船"像是自言自语:心里那条长满青苔的小路通向何方?想找的隐士(谢家人代指隐者)却不在渔船上。这里用"苔生"暗示少有人迹,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
后两句"芦花万顷水天阔,白鸟深沉任转旋"突然展开宏大画面:无边无际的芦花荡连着水天,白鸟在水天之间自由盘旋。这里"万顷"和"阔"字突显天地宽广,而"任转旋"的白鸟正是诗人向往的自由象征——不用问路去何处,像水鸟一样随心而动才是真谛。
全诗妙在把人生困惑(前两句的寻觅)化解于自然景象(后两句的辽阔)中,用白鸟的自由姿态给出了答案:不必刻意追寻,顺应本心便是归宿。芦苇的白、水天的蓝、白鸟的灵动,构成一幅治愈系的水墨画,让读者在想象这幅画面时,自然体会到放下的轻松。
释慧晖
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