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居一首(同邑吴去非家藏墨迹)
大都名世士,出处俱不妄。
不读万卷书,岂足成高尚。
羡子烟霞骨,身情复奇旷。
结屋小溪口,溪水清且漾。
几案自楚洁,轩窗垲以畅。
晤言一室中,心足千古上。
讵比子云居(王绩诗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时吹太乙杖⑴。
我亦勇退者,岂曰恋禄养。
第以圣明时,未答苍生望。
区区丘壑怀,念与风尘抗。
每听诵移文,北山果无恙。
焉得归去来,依君共相向。
不读万卷书,岂足成高尚。
羡子烟霞骨,身情复奇旷。
结屋小溪口,溪水清且漾。
几案自楚洁,轩窗垲以畅。
晤言一室中,心足千古上。
讵比子云居(王绩诗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时吹太乙杖⑴。
我亦勇退者,岂曰恋禄养。
第以圣明时,未答苍生望。
区区丘壑怀,念与风尘抗。
每听诵移文,北山果无恙。
焉得归去来,依君共相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吴去非的贺新居之作,通过赞美朋友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高洁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羁绊的矛盾心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时吹太乙杖")是赞美朋友的新居生活。作者说真正有名望的人,行为都很靠谱。不读万卷书,怎能成为高尚的人?他羡慕朋友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性情又很特别。新房子建在小溪口,溪水清澈荡漾。屋里书桌整洁,窗户明亮宽敞。在这样的环境里聊天谈心,感觉精神境界都提升了很多。这可比汉代学者扬雄(子云)的住处强多了。
第二部分("我亦勇退者"到"未答苍生望")是写自己的矛盾心理。作者说自己也是个想急流勇退的人,并不是贪图官位俸禄。只是现在正值圣明时代,自己还没完成对百姓的责任。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表达归隐的愿望。作者说自己心里一直向往山林生活,想远离尘世纷扰。每次读到劝人归隐的文章,就想起北山(代指隐居地)还是老样子。真想学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和你一起过逍遥日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理想的隐居环境,让人心生向往 2. 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知识分子"身在官场,心向山林"的普遍矛盾 3.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朋友的真诚赞美,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苦闷 4. 结尾的感慨特别能引起共鸣,很多在职场打拼的人可能都有类似感受
诗中"溪水清且漾"、"晤言一室中"等句子,现在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喧嚣、与知己畅谈的惬意。而作者"想走又不能走"的纠结,更是跨越时空的永恒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