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高时的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
前两句写登山时的场景:陡峭的石阶、苍翠的山色,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天宫(紫垣)之旁。这里用"紫垣"(天宫)的比喻,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和景色的超凡脱俗。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中不同时段的景色:夜晚的孤月高悬天际(中界),春天的溪水(八水)流向山下;傍晚的芙蓉花构成美景,深秋的薝卜花(一种香花)散发着幽香。诗人通过"日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描写,展现了五台山永恒的自然魅力。
最后两句点明这是追和(模仿前人名作)张天觉的诗作,并说自己的诗为云山草木增添了光彩。这里既有对前人的致敬,也暗含对自己诗作的自信。
全诗语言优美,意象清新,通过对五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禅意的追求。诗中"孤蟾"(月亮)、"八水"、"芙蓉"、"薝卜"等意象都带有佛教意味,与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背景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