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①
新谷未升陈谷罄,宵⑴人托麦以为命。
今年种麦如去年,去年满屋今空田。
吁嗟皇天毋乃戾,去年浙右当死岁。
湘中死寇淮死兵,留得东州仅旒缀。
只今艰食遽如斯,岂是造化(同上书作物)有乘除。
我无一语活四海,对之泣下徒沾裾。
催租官吏如束湿,里正打门急复急。
眼中安得豳风图,绘出麦田蓑与笠⑵。
今年种麦如去年,去年满屋今空田。
吁嗟皇天毋乃戾,去年浙右当死岁。
湘中死寇淮死兵,留得东州仅旒缀。
只今艰食遽如斯,岂是造化(同上书作物)有乘除。
我无一语活四海,对之泣下徒沾裾。
催租官吏如束湿,里正打门急复急。
眼中安得豳风图,绘出麦田蓑与笠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灾荒和战乱中的悲惨生活,控诉了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全诗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令人心碎的饥荒图景。
开篇直接写农民家里"新粮还没收,旧粮已吃光"的困境,只能靠种麦子勉强活命。可今年种麦和去年一样勤恳,去年还能收满屋的麦子,今年田里却颗粒无收。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灾情的严重。
接着诗人愤怒质问苍天不公:去年浙西闹饥荒饿死人,湖南遭匪患,淮河一带战乱不断,只有东部地区勉强维持。现在突然连饭都吃不上,难道这是老天在搞什么平衡吗?这些反问充满了对天灾人祸的悲愤。
诗人自愧"想不出办法救百姓,只能对着麦田掉眼泪",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无力感。而现实更残酷的是,催租税的官吏像捆湿绳子般勒得人喘不过气,里正(村长)不停地砸门逼债。
最后诗人发出深切期盼:多希望能看到《豳风图》里那样祥和的农耕景象——农民披蓑衣戴斗笠,在麦田里安心劳作。这个结尾用理想化的田园画面,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全诗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强烈的情感对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古代农民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打门急复急"的催租场景,至今读来仍令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