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过顾亭林先生故里

郡国关心利病陈,玉山遗老负经纶。
河汾弟子兴唐室,辽海先生自汉民。
落日荒陵挥涕泪,征车断碣访荆榛。
高门宅相都零落,故里经过感替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路过顾炎武(号亭林)故乡时有感而发。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这位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敬仰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顾炎武的成就:他关心民生疾苦("郡国关心利病陈"),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玉山遗老负经纶")。诗人用两个典故——隋代王通在河汾讲学培养出唐代开国功臣("河汾弟子兴唐室"),以及东汉管宁避居辽东仍保持气节("辽海先生自汉民")——来赞美顾炎武既培养人才又坚守民族气节。

后四句写眼前所见:夕阳下的荒凉陵墓("落日荒陵")、残破的石碑("征车断碣")、长满荆棘的废墟("访荆榛"),这些景象让诗人不禁落泪。最后感叹当年显赫的宅院都已破败("高门宅相都零落"),经过故里时深深感受到人事变迁的沧桑。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强烈的今昔对比:曾经的思想巨人,如今故里荒芜;曾经的显赫门第,如今野草丛生。诗人通过荒凉景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对先贤的追思和对历史无情的唏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