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九月博罗韩季闲以毕娶自潮归舟中烦眩拉余岸行婢青青余素所称善亦喜随之弇中乱竹如箭茅戟列荆枳相牵留道陷黝高下足如簸怪石起伏如豺羊群而流泉香花亦数间之盖所名黄竹矶也行三四里许出谷见江得酒家饮以相劳且待后

复过江头黄竹矶,分明舍楫并行时。
迷花水石争人语,暗路荆篁罩玉肌。
豁见江天哗一笑,指言村酒应同辞。
赵郎梅女归何处,肠断罗浮琼蕊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充满野趣的江边漫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

第一联写出发场景:诗人与朋友韩季闲从潮州乘船归来,因船中烦闷便上岸步行,连平时受称赞的婢女青青也开心地跟着。这里用"烦眩"和"拉"字,生动表现出逃离封闭空间的迫切感。

第二联刻画山野小径:乱竹像箭一样锋利,茅草如戟般尖锐,荆棘牵绊着行人。道路忽高忽低,走起来像在簸箕上颠簸。怪石嶙峋如同成群的豺狼山羊,但惊喜的是途中还点缀着香花清泉。这些比喻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联写到达目的地:艰难行走了三四里后,突然走出山谷重见江面,找到酒家畅饮休息,同时等待后面的同伴。"豁见"二字传神地表现出柳暗花明的喜悦。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即兴创作:他回忆起上次经过黄竹矶的情景,那时大家弃船同行。溪石间的野花仿佛在与人对话,荆棘丛中若隐若现美人肌肤般的白净肢体。当突然看见开阔江天时,众人不约而同指向村中酒旗。结尾笔锋一转,以"赵郎梅女今何在"的怅惘,借罗浮山的梅花寄托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让欢快的游记蒙上一层淡淡的感伤。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的郊游写得跌宕起伏,既有艰难跋涉的野趣,又有豁然开朗的畅快,最后以温柔怀旧作结。诗人用"箭""戟""豺羊"等锋利意象与"香花""玉肌"形成强烈对比,就像生活本身酸甜苦辣的交织。特别是结尾的转折,让整首诗超越了单纯的记游,升华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