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丙戌秋作)
筍舆向江行,十步四三曲。
日落天渐昏,栖止怜不夙。
有如丧家狗,望望共奔逐。
遥见洲渚边,凋杨失新绿。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发问极羞缩。
百钱买一斗,聊诳先生腹。
执觞未及饮,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头缠布一幅。
两胫赤如染,俟食类饥鹄。
忽然来共席,迫我汗如沐。
弃酒出倚闾,远吸江上渌。
青山向我笑,不语意良足。
居常务标致,今此毋乃俗。
少时凶悍徒,几欲塞破屋。
喧嚣呈百伎,丑恶难具录。
生平见未曾,五藏为反覆。
瞠目久不语,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窝卧,槁秸纷不束。
瓦穿星似筛,壁坏风如镞。
水车贴四畔,转足碍轮轴。
解装暂一息,何异树下宿。
萧晨出门去,轩豁骋遐瞩。
远岭收片云,前汀落双鹜。
即景政自佳,抚怀欲成哭。
天地虽无私,人事有倚伏。
台观变坑阱,衽席为韔箙。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平陆。
日落天渐昏,栖止怜不夙。
有如丧家狗,望望共奔逐。
遥见洲渚边,凋杨失新绿。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发问极羞缩。
百钱买一斗,聊诳先生腹。
执觞未及饮,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头缠布一幅。
两胫赤如染,俟食类饥鹄。
忽然来共席,迫我汗如沐。
弃酒出倚闾,远吸江上渌。
青山向我笑,不语意良足。
居常务标致,今此毋乃俗。
少时凶悍徒,几欲塞破屋。
喧嚣呈百伎,丑恶难具录。
生平见未曾,五藏为反覆。
瞠目久不语,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窝卧,槁秸纷不束。
瓦穿星似筛,壁坏风如镞。
水车贴四畔,转足碍轮轴。
解装暂一息,何异树下宿。
萧晨出门去,轩豁骋遐瞩。
远岭收片云,前汀落双鹜。
即景政自佳,抚怀欲成哭。
天地虽无私,人事有倚伏。
台观变坑阱,衽席为韔箙。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平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文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世间的荒诞与艰辛。
开篇用"筍舆向江行"带出旅途场景,十步路要拐三四个弯,暗示人生道路曲折。傍晚时分,诗人像丧家犬一样狼狈赶路,看到岸边枯黄的杨柳,找到一家破旧的小酒馆。店主长相吓人,走路蹒跚,用劣酒招待客人。这时突然闯进一群缠着头巾、腿脚黝黑的外地人(可能是水手或商人),他们饿狼般的吃相让诗人坐立不安,只好逃到门外透气。
夜晚住宿的环境更是糟糕:屋顶漏得像筛子,墙壁漏风像箭射进来,水车紧贴着床,翻身都困难。但第二天清晨,诗人看到远山浮云、水边飞鸟的美景时,又忍不住想哭——天地虽然公平,但人间却充满变数。华丽的楼台可能变成陷阱,舒适的床铺可能变成战场。
最后诗人自我安慰:别总抱怨行路难,看似险峻的羊肠小道,其实也就是普通的路。这既是对自己的开解,也道出了人生真谛——困难本就是生活常态,关键是用什么心态面对。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丑陋与美好、困顿与豁达并置,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短视频:先是一连串"人间不值得"的惨淡画面,最后镜头突然拉远,定格在晨曦中的山水,配上"生活总会继续"的文案,让读者在苦笑中领悟人生智慧。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