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写给朋友沈吏部的,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借古喻今的开篇(前八句) 诗人用西晋名将羊祜(羊叔子)的典故开头。羊祜虽然身居高位,但一直怀念故乡的茅屋。诗人说这些当官的人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被公务束缚。这说明做官的人注定与田园生活疏远,死后都会留下遗憾。这里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心里话,他表面说古人,实际在说自己当官的矛盾心理。
2. 描绘理想田园(中间十句) 诗人直接表白:我本来就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从小梦想住在山林里。虽然热爱山水,但不敢自比古代圣贤。接着他用清新笔法描绘梦想中的家园:屋边有清泉流动,院子里竹荫清凉,小路被松树遮盖,池塘刚冒出荷叶。这里随时能听到鸟叫,最近还有小鱼跃出水面。远处少室山倒映水中,鸣皋山正对着我的茅草屋。这些画面充满生机,与官场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
3. 向朋友倾诉心声(最后六句) 诗人对朋友说:我们这些老同事,应该互相鼓励退休归隐。我总怕自己像春秋时的蘧伯玉,到老才后悔没早点辞官;又像魏舒,虽然升官却感到惭愧。这里用两位古人的典故,强烈表达出"趁早归隐"的急迫感。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平实的山水画面(清泉、修竹、小鱼)展现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 通过古人故事委婉表达辞职念头,既得体又深刻 - 结尾对朋友的劝说,其实是在说服自己,透露出内心的挣扎 - 文字清新自然,没有堆砌辞藻,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真诚
诗人把当官的束缚与归隐的自在对比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想辞职回老家"的普遍心情,只不过古人用更诗意的方式表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