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杨椒翁寄秋岩宴坐图属题。余滞留海国,忆友怀乡,于翁则尤恋恋,故多为伤别之言。而末语又以坚他年栖岩之约,慰翁独坐时惆怅也
两年梦想添茅老,披图又增离绪。
鹤渚桥头,凰冈渡口,记得万松甚处。
蕉衫竹麈。
爱坐满溪云,悄然无语。
一片吟情,秋声吹过隔林树。
当年坠欢未拾,花田觞别路,犹剩飞絮。
江上琴孤,花前画冷,怕见峰眉愁聚。
天涯倦旅。
问甚日归来,再圆鸥侣。
添我图中,石岩同话雨。
鹤渚桥头,凰冈渡口,记得万松甚处。
蕉衫竹麈。
爱坐满溪云,悄然无语。
一片吟情,秋声吹过隔林树。
当年坠欢未拾,花田觞别路,犹剩飞絮。
江上琴孤,花前画冷,怕见峰眉愁聚。
天涯倦旅。
问甚日归来,再圆鸥侣。
添我图中,石岩同话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看到朋友寄来的山水画后,触景生情引发的思念与感慨。
上片(前八句): 1. 开篇直抒胸臆:两年来一直梦想着和朋友一起隐居山林,如今看到画作更添离愁。 2. 接着用"鹤渚桥头""凰冈渡口"等具体地名,勾勒出记忆中与朋友同游的松林美景。这些地名可能是画中景物,也可能是他们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3. 重点描写画中人物(应该是朋友的形象):穿着蕉叶般的衣衫,手持竹制拂尘,静坐溪边看云,一派超然物外的隐士风范。 4. 最后用"秋声吹过树林"的意境,将画面从静态转为动态,暗示思念之情随风蔓延。
下片(后九句): 1. 转折写现实遗憾:当年欢乐时光已逝,还记得在花田饮酒送别时柳絮纷飞的场景。 2. 用三个排比写现状:江上无人弹琴(暗指知音不在),花前无人作画(暗指朋友分离),连远山都仿佛愁眉紧锁。 3. 最后表达期盼:作为漂泊天涯的游子,渴望早日归乡,与朋友重聚。想象着将来能一起在画中的岩石旁,听雨谈心的温馨画面。
全词亮点: - 虚实结合:既有对画作的实写,又有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用朴素语言道出对友情的珍视 - 画面感强:通过"蕉衫坐看溪云""石岩同话雨"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山水意境
这首词本质上是一封用诗词写就的"思念信",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最典型的情感:对知音好友的牵挂,对归隐田园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