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海陵离亭

银根菡萏连天落,玉穗蒹葭动地飞。
荡桨先生曾寄梦,凭轩公子合忘机。
江村白鸟和云没,泽国寒蝉带雨微。
何似高秋钓台上,一声清啸送僧归(同前第三四八六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寄题海陵离亭》描绘了一幅离亭(即送别亭)边的秋景图,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银根菡萏连天落,玉穗蒹葭动地飞。”描写了一幅壮观的秋景画面。银根菡萏指的是白色的莲叶,当它们随风摇曳,仿佛连天接地;蒹葭,即芦苇,被风吹起时就像玉穗一样飞扬,给人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壮丽与壮阔。

接下来的两句“荡桨先生曾寄梦,凭轩公子合忘机。”用典故表达一种心境。荡桨先生是指泛舟湖上的古人,他们常常在游船上寄托自己的梦想,忘却尘世的烦恼;而凭轩公子则指倚靠在窗边的贵族公子,他们常常心无杂念,超然物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和文人雅趣的怀念,以及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向往。

第三、四句“江村白鸟和云没,泽国寒蝉带雨微。”进一步描绘了秋景。江边的小村庄中,白鸟飞过,与云端相接,仿佛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泽国,即湿地,寒蝉在微雨中发出细微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凄凉又幽静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也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情感。

最后一句“何似高秋钓台上,一声清啸送僧归(同前第三四八六页)。”,表达了诗人对高秋登台钓鱼,清啸送别僧人的向往。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诗人向往的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忘却世俗的纷扰,回到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壮阔与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