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澄上人所藏竹

渭川千亩影萧萧,苦旱年来叶半凋。
见画忽然兴远思,行人应在灞陵桥(时长子永锡往陜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画引发的感慨,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写实景:渭河边原本茂密的千亩竹林,在连年干旱中变得稀疏凋零。这里用"萧萧"形容竹影晃动的声音,暗示昔日繁茂;"叶半凋"则直接展现干旱带来的衰败,形成今昔对比。

后两句由画生情:诗人看到竹画时,突然思念起远行陕西的长子。妙在不明说思念,而是借"灞陵桥"这个送别之地(古人常在此折柳送别),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父子分离的画面。画中竹与远方人形成巧妙关联——竹子耐旱而坚韧,恰似诗人对游子的牵挂,虽相隔千里却始终不断。

全诗短短四句,将自然景象、艺术欣赏、亲情牵挂三个层次自然融合。通过"旱竹"这个意象,既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又暗喻人生境遇,最终落脚于最朴实的亲情思念,展现出中国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