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宣公奏议

有唐三百年,贤相六七作。
伟哉陆宣公,忠烈宏烜赫。
奏书数百篇,千载焕丹雘。
郁郁王佐才,渊渊洙泗学。
溥施经济功,历吐匡君略。
惜哉生不辰,乃致身遭阨。
温其玉无瑕,粹然金有烁。
我观唐室中,国步实再愕。
颇于艰难际,获睹二三策。
君心变安危,臣志惟謇谔。
忠良世无几,谀佞日累百。
究竟谁为功,忽弃遗草泽。
但馀青史中,英论辉简册。
高风凛如在,开卷知吾获。
长歌思古人,泫然清泪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唐朝名臣陆贽(陆宣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定位:诗人一开头就说唐朝三百年里只出过六七个好宰相,陆贽是其中最杰出的。用"伟哉"这种感叹词,就像现在人说"太牛了",直接表达敬佩。

2. 具体贡献:说陆贽写的几百篇奏折(相当于现在的政策建议书)历经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用"丹雘"(古代红色颜料)比喻这些文章像永不褪色的红字,强调其价值永恒。

3. 个人品质: - 说他像美玉般纯洁无瑕,像真金不怕火炼,比喻人品高尚。 - "謇谔"这个词现在不常用,意思是正直敢言,说他当官就认准一个道理:对皇帝该说真话就说真话。

4. 时代悲剧: - 用"生不辰"(生不逢时)点出他遭遇不幸,就像现在说"好人没好报"。 - 对比描写当时官场"忠良没几个,马屁精倒有上百",这种数字对比特别形象。

5. 历史意义: - 最后说虽然他被贬官(弃遗草泽),但在史书里永远发光。就像现在说"虽然当时受委屈,但历史会还他公道"。 - 诗人读他的文章感觉像面对面交流(高风凛如在),读着读着感动哭了,这种个人反应让赞美更真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强烈对比:一是陆贽的才华品德与不幸遭遇的对比,二是他短暂的政治失意与永恒历史价值的对比。诗人用"玉无瑕""金有烁"这些具体比喻,加上"忠良世无几,谀佞日累百"这种鲜明数字对比,让一个古代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说自己读哭了的细节,让现代人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