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寻幽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然野趣和禅意。
开头两句"笑指千山小,吟穿一径微"很有画面感:诗人笑着指点群山(显得自己很超脱),沿着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边走边吟诗。这里的"千山小"不是真的山小,而是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
中间四句像一组移动的风景照:"野花迎画戟"写路边野花向着仪仗武器绽放(可能是诗人随从的装备),"岚翠湿绯衣"说山间雾气打湿了红色官服。这两句用"野花"和"雾气"的柔美,反衬出"画戟""绯衣"的庄重,形成有趣对比。"桥险无人渡,林深有路归"则通过"险桥"和"密林"的意象,暗示修行之路虽然艰难,但总有出路。
最后两句点明目的:诗人要去寻找深山里的方广寺,一步步探寻佛法真谛。"次第问元机"的"次第"用得巧妙,既指沿着山路循序渐进,也暗指参悟佛法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全诗妙在三个特点:
1. 用官员的装束(画戟、绯衣)与自然景物碰撞,制造出"官身入山林"的独特意境
2. "湿""迎"等动词让静止的山水活了起来
3. 表面写登山,实则寄托着对佛理禅机的追寻,最后两句才是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