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留侯)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前两句用两个历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刘邦(赤帝)成功夺取秦朝政权,而项羽(楚猴)在乌江自刎失败。这两个结局相反的典故,暗示了乱世中成败的无常。
后两句聚焦张良的智慧:他年轻时想为韩国复仇的执念("报韩心")已经放下,面对刘邦封赏时("封留")更懂得权衡轻重。诗人用"一点心"和"重轻"的对比,突出张良不贪功名、懂得急流勇退的处世哲学。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重要关头要像张良那样,既能坚持初心,又懂得适时放下;既全力争取,又不被功名束缚。这种收放自如的智慧,正是这首诗历经千年仍能打动现代读者的魅力所在。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