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独特风姿,通过四个画面传递出生命的坚韧与温暖。

第一句"冷艳清香受雪知"用拟人手法,让雪成为蜡梅的知音——只有冰天雪地才能真正欣赏蜡梅冷冽中的芬芳。这里雪不是摧残者,而是懂得蜡梅价值的见证者。

第二句"雨中谁把蜡为衣"用一个俏皮的疑问,把蜡梅晶莹的花瓣比作有人特意用蜡制成的雨衣。这个比喻既写出花瓣的质地,又赋予蜡梅童话般的灵气。

第三句"蜜房做就花枝色"进一步展开想象,说整根花枝就像蜂房一样甜美。这里把视觉(花色)转化为味觉(蜜甜),形成通感的美。

最后"留得寒蜂宿不归"是点睛之笔:寒冬里本不该出现的蜜蜂,居然被蜡梅吸引得忘记归途。这个超现实的画面,用蜜蜂的"不理性"反衬出蜡梅魅力的强大。

全诗最妙的是处处对比:冷与暖(冰雪与蜜香)、静与动(冻雨与蜜蜂)、现实与想象(蜡衣与蜂房)交织在一起,把寻常的蜡梅写出了仙气。诗人不是在单纯写花,而是在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温暖他人的生命。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