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兵部尚书陈公出镇交阯

南交奏凯正论功,司马新承宠眷隆。
三受虎符参阃外,两持龙节镇蛮中。
萧何经国频供饷,裴度临边暂总戎。
已喜夷人归版籍,伏波铜柱谩争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兵部尚书陈洽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后受命镇守当地的故事。全诗用四个层次展现了这位功臣的荣耀与功绩。

首联说南方刚打完胜仗正在论功行赏,陈洽作为兵部尚书(司马)深受皇帝信任。这里用"宠眷隆"强调他圣眷正浓,就像现代领导特别器重某位得力干将。

颔联用两个数字对仗展现他的军事履历:"三受虎符"指多次执掌兵权,"两持龙节"说明他两度代表朝廷镇守边疆。就像现代军人多次获得重要任命,既体现能力也显示信任。

颈联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萧何擅长后勤保障,裴度善于统兵作战,说陈洽既能筹措军需又能带兵打仗,是个全能型人才。好比夸一个人既是财务专家又是管理高手。

尾联最妙,先说当地百姓已归顺朝廷是喜事,最后用"伏波铜柱"的典故——东汉马援立铜柱标榜功绩,但诗人说陈洽的功绩根本不需要靠立铜柱来证明。这种写法既谦虚又自豪,就像现代人说"真正的成绩不需要奖杯来证明"。

全诗通过层层递进,把一场边疆胜利写得大气磅礴,既赞美了将领的才能,又展现了明朝的国威,最后落脚在"实干胜于虚名"的深刻道理上。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