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愤五首 其三

鹰翻鸷击洒平芜,羽檄奔驰遍海隅。
大盗并将仁义窃,侯门多已担囊趋。
从来圣智为防难,念更兵戎与守躯。
蚌鹬久争何日了,功归渔父最堪虞。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愤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让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

1. “鹰翻鸷击洒平芜”:这句诗用鹰和鸷鸟来比喻英雄豪杰,他们在广阔的大地上奋勇行动,展现英勇的气势。这里的“平芜”指的是广阔的原野,象征着广大的社会空间。

2. “羽檄奔驰遍海隅”:这句诗描述了军情的紧急和广泛传播。“羽檄”是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紧急信件,这里象征着战争或者危机的信息。“奔驰遍海隅”则意味着这种危机已经遍布全国,无处不在。

3. “大盗并将仁义窃”: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那些所谓的“大盗”用不正当的手段窃取了他人的权益,甚至是社会的“仁义”(道德和公正)。这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强烈批评。

4. “侯门多已担囊趋”:这句诗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富贵而奔波劳碌的场景。“侯门”指的是权贵之门,“担囊趋”则表示人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急切地追求富贵。这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们的不安心态。

5. “从来圣智为防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古以来,智慧和聪明的人都能够预防灾难,具有深远的洞察力。这反映了诗人对智慧和能力的重视。但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社会的混乱和危机已经超越了常规的智慧和能力的范围。

6. “念更兵戎与守躯”:这句诗表明诗人思考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兵戎”是武器的意思,“守躯”则意味着保卫身体或生命。这表明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和民众福祉的重视。

7. “蚌鹬久争何日了”:这句诗用“蚌鹬相争”这个古老的寓言来表示小的争斗或者矛盾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无法得到解决。“何日了”意味着何时才能结束这种争斗。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担忧。

8. “功归渔父最堪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可能被那些看似平凡但实际上深藏不露的人所掌握。“渔父”在这里象征着普通的人或者看似平凡但实际上拥有智慧的人。“最堪虞”则表示这些人可能是最值得担忧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因为社会的混乱和不公而被迫站出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英雄豪杰的英勇行动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国家安全和民众福祉的关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智慧和能力的重视,以及对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