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落红

洗春雨急,碎万点胭脂,荡空无影。馆娃骨冷。怅香销麝土,泪殷玉井。莫怨东风,自古佳人薄命。掩鸾镜。纵补得茜瘢,妆坏难整。芳事谁管领。但蜜腻蜂房,藓斑鸳径。一帘画永。绿阴阴尚有,绛趺痕凝。彩笔招魂,已是繁华梦醒。伫芳景。换西湖、锦云千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暮春落花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与时光的沉思。

上阕开篇就用暴雨击碎花瓣的画面,把春天残酷的一面直接推到读者面前。"万点胭脂"的艳丽转眼变成"荡空无影"的虚无,这种强烈反差奠定了全词哀婉的基调。词人用吴宫遗址的典故暗示繁华易逝,连美人的遗骨都已冰冷,香粉渗入泥土,泪水染红井台。这里表面写花,实则暗喻人间红颜薄命的历史循环。

下阕镜头转向花落后的场景:蜂巢残留着蜜香,小径苔痕斑驳,阳光透过帘子投下悠长的影子。这些细节像电影的慢镜头,记录着生命消逝后的痕迹。词人特意捕捉到绿叶间残留的花萼印记,就像时光在万物身上留下的指纹。最后的"锦云千顷"看似豁达,实则用西湖永恒的美景反衬个体生命的短暂,形成震撼的收尾。

全词最动人之处在于将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落花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成为所有美好事物脆弱本质的象征。词人没有停留在伤春悲秋的表面,而是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那些精致的意象——如补不好的胭脂瘢、蜜香残留的蜂房——都在提醒我们:美丽终将消逝,但存在过的痕迹永远值得珍视。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