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资福院平绿轩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隄。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於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个名叫平绿轩的地方的赞美,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提到“名区与利垅,羊肠竞攀跻”,形容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就像是走在曲折的羊肠小道上,显得有些艰难和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这里的“芳草”象征着清静幽美之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颔联“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仿佛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无论是高处还是低处,景色都是一样的美丽。这一联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心平气和的境界。
接着,“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隣”描绘了远处的山并不成为隔阂,而近处的水也不成障碍,说明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心灵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愿望。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中,“金气”指的是秋天的寒气,诗人担心的是秋天的寒冷会让绿色变黄,这句诗也反映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衰老和秋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中,“群目”指众人,“七圣”象征着智慧和明理的人,这一句暗示了诗人担心自己也可能陷入迷惑或迷失。
尾联“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但於平处观,众有何端倪”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认为人们的心灵容易被杂念所扰,难以宁静,但如果能够处事平和,就能更好地观察周围的世界。
最后一句“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则用了一个比喻,说时间的流逝(日月)和事物的变化(景物)是自然而然的,而人如果执著于某些事物,就像昏暗中看不见一样。诗人希望读者能像“试金篦”一样,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