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岁避兵

中原丧乱起,群雄遍江河。我行江之南,亦复罹兵戈。

亲戚相奔窜,闾里传惊讹。一朝闻寇至,攀腾上岩萝。

路逢伟男子,负母匿山阿。弱妇行不前,缢死枯树柯。

岂忍弃尔死,救尔如母何。听此欲援之,山下寇已多。

行登寂高峰,天高郁嵯峨。怅然思匪风,吞声不成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逃难的悲惨场景,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开头四句直接交代背景:中原地区爆发战乱,各路势力割据,连江南地区也未能幸免。诗人用"群雄遍江河"这样讽刺的说法,暗示所谓"英雄"其实都是带来灾难的军阀。

中间八句是震撼人心的逃难特写:
- 亲戚四散奔逃,村里谣言四起,展现乱世中的恐慌
- 两个典型场景形成对比:壮汉背着老母躲进山坳的孝心,与弱女子吊死枯树的绝望
- "岂忍弃尔死"四句是心理挣扎:想救弱女子,但顾及老母安危,最终只能忍痛离开

最后四句登上高山远望,天地苍茫却无处可逃。"吞声不成歌"的结句最扎心——连放声痛哭都不敢,怕引来追兵,这种压抑的悲痛比嚎啕大哭更令人窒息。

全诗像纪录片镜头,没有华丽修辞,只用白描手法记录真实见闻。通过"壮汉负母"和"弱女自缢"的对比,既揭露战争罪恶,也展现人性光辉。最后登高远望的沉默,是乱世百姓最深刻的绝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