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昆吾铁。神物千年不灭。时出匣、摇荡碧空,闪闪寒芒电光掣。

细看是巨阙。三尺。斜明隙月。新丰旅,弹尔醉歌,也胜毛锥校平侧。

沉埋土花碧。向坚石寒泉,重砺霜雪。一天星斗昏无色。

因起舞为乐,崆峒试倚,魑魅胆寒石自裂。免丰狱羁绁。

勋业。几英杰。是曾馘奸邪,腥渍余血。今方四海边尘绝。

佩服处,闲伴金鱼宝玦。只愁灵化,雷雨暗,水云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一把名为"兰陵王"的古剑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宝剑的传奇故事和英雄气概。

上阕开篇就用"昆吾铁"点明宝剑材质非凡,"千年不灭"显示其历史悠久。接着描写宝剑出鞘时的震撼场景:寒光闪闪如闪电划破长空。通过"新丰旅"的典故,暗示这把剑曾陪伴侠客醉酒高歌,比文人的毛笔更有豪情。

中阕写宝剑曾被埋没在青苔之下,但经过寒泉磨砺重焕锋芒。"一天星斗昏无色"的夸张描写,凸显宝剑光芒之盛。随后用"起舞为乐""魑魅胆寒"等动态描写,展现宝剑的威武气势,暗示它注定不会被永远埋没。

下阕转入抒情,追忆宝剑的辉煌战绩。"曾馘奸邪,腥渍余血"八个字就勾勒出它惩奸除恶的往事。结尾笔锋一转,写如今四海升平,宝剑只能闲挂腰间。最后"雷雨暗,水云国"的意象,既暗示宝剑终将重出江湖,又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

全词以物喻人,通过宝剑的沉浮暗喻英雄的命运起伏。语言刚劲有力,意象鲜明生动,在豪迈中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辛弃疾词作特有的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