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 春闺
柳阴深黄鸟绵蛮,勤惜韶华,似罢红悭。绣草花飞,分香蝶闹,感旧人闲。
奇兵破愁城酒盏,离情纟全恨锁眉山。沉水烧残,绣被熏兰,只是春寒。山居
枕琴书睡足柴门,时有清风,为扫红尘。林鸟呼名,山猿逐妇,野兽窥人,
唤稚子涤壶洗樽,致邻僧贳酒论文。全我天真,休问白鱼,且醉白云。读史
慨西风壮志阑珊,莫泣途穷,便可身闲。贾谊南迁,冯唐老去,关羽西还。
但愿生还玉关,不将剑斩楼兰。转首苍颜,好觅菟裘,休问天山。秋景
秋声先到梧桐,挂雨雌霓,拂槛雄风。几点青山,一泓素月,满地丹枫。肠
缕断情欺醉容,漏声迟霜满愁红。长笛声中,罨画楼东,泪洒征鸿。
奇兵破愁城酒盏,离情纟全恨锁眉山。沉水烧残,绣被熏兰,只是春寒。山居
枕琴书睡足柴门,时有清风,为扫红尘。林鸟呼名,山猿逐妇,野兽窥人,
唤稚子涤壶洗樽,致邻僧贳酒论文。全我天真,休问白鱼,且醉白云。读史
慨西风壮志阑珊,莫泣途穷,便可身闲。贾谊南迁,冯唐老去,关羽西还。
但愿生还玉关,不将剑斩楼兰。转首苍颜,好觅菟裘,休问天山。秋景
秋声先到梧桐,挂雨雌霓,拂槛雄风。几点青山,一泓素月,满地丹枫。肠
缕断情欺醉容,漏声迟霜满愁红。长笛声中,罨画楼东,泪洒征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散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分别以春闺、山居、读史、秋景为主题,展现了四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第一首《春闺》描绘春日闺中女子的闲愁。开头用柳荫、黄鹂点明春景,但女子却无心赏春,看着蝴蝶在残花间飞舞,想起往事而惆怅。她用酒杯排遣忧愁,眉间却锁着离恨。尽管熏香绣被,仍感觉春寒料峭,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第二首《山居》展现隐士的闲适生活。主人公枕着琴书在柴门边酣睡,清风为他扫去尘俗。山林间鸟兽自在,他叫孩子准备酒具,邀请僧人品酒论文。最后"醉白云"的描写,生动表现了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第三首《读史》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作者借贾谊被贬、冯唐老去、关羽败亡的典故,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但转而自我宽慰:不必像班超那样渴望玉门关生还,也不必学傅介子斩杀楼兰王,不如安度晚年。
第四首《秋景》渲染深秋的萧瑟。梧桐落叶、雨后残虹、满山红叶构成凄美画面,更漏声慢、霜染红叶暗示长夜难眠。最后长笛声中泪洒征鸿,将秋思推向高潮,可能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这组散曲语言清新自然,善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情感,将闺怨、隐逸、历史感慨、羁旅愁思等主题表现得含蓄动人。四首小令看似独立,实则都贯穿着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豁达胸襟。
李致远
李致远[元](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