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庙祷雨感应

石坛飞尽赤章灰,蝗孽冥销澍雨来。
归奏玉皇香案侧,天颜应为羽衣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祈雨仪式的神奇效果,充满神话色彩和画面感。

前两句写祈雨现场:石砌的祭坛上,道士焚烧的赤色符纸已化作飞灰(说明仪式已完成),紧接着蝗灾奇迹般消失,及时雨倾盆而下。这里用"飞尽"形容符纸燃烧的动态,"冥销"强调灾害神秘消退,画面感极强。

后两句展开想象:完成仪式的道士回到天庭,在玉皇大帝的香案旁复命。诗人猜想玉帝看到道士的羽衣(法衣)时,严肃的天颜也会为之舒展。这里用"归奏"把人间仪式与天庭联系起来,"天颜开"的拟人描写既庄重又带着人情味。

全诗通过"焚烧符纸-消除蝗灾-天降甘霖-天庭复命"的连贯叙事,把道教祈雨仪式写得既真实又奇幻。最妙的是最后对玉帝表情的想象,让庄严的宗教仪式瞬间有了温度,展现了古人"天人感应"的朴素信仰和浪漫想象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