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修撰金华杂兴小稿

吾闻金华之山东南峰,石壁巉起如飞龙。
沧溟盘礴几万里,但见扶桑日影倒挂金芙蓉。
山中仙人古愚老,青霞落落云间松。
翩然独去游无穷,谒帝西上昆仑宫。
春苔染水碧于酒,辇路人家插杨柳。
金茎露泻明月珠,散落人间作星斗。
君不见西山日上紫气横,花下有人调玉笙。
太平拟进九成乐,五云楼阁生秋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和壮丽景色的金华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对隐逸生活和太平盛世的向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奇幻的金华山景(前四句)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形容金华山的东南峰像一条腾飞的石龙,山势绵延万里。最惊艳的是把朝阳比作"倒挂的金色荷花"——当太阳从东海升起时,阳光洒在山峰上,就像一朵发光的芙蓉花倒悬在空中。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描写让静态的山水瞬间有了神话色彩。

2. 山中仙人的生活(中间六句) 这里出现了一位叫"古愚老"的隐士,他像青松一样高洁,自由自在地云游四方,甚至能登上神话中的昆仑仙宫。诗人用"春苔染绿的水比酒还醉人"、"皇家道路旁插着杨柳"这些清新意象,展现仙人超脱尘世的生活。最妙的是把露珠比作"月亮洒落的珍珠",它们掉落人间就变成了星星,这个比喻把自然现象写得既浪漫又神奇。

3. 对太平盛世的期待(最后四句) 结尾转向现实世界,用"西山紫气"(祥瑞之气)和"花下吹玉笙"的闲适画面,暗示对美好时代的期盼。诗人想象着要把《九成乐》(象征治世的古乐)献给太平盛世,而高耸入云的楼阁中传来的秋声,既带着一丝凉意,又暗含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飞龙""金芙蓉"等鲜活的比喻让山水活起来 - 通过仙人形象表达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 在壮丽景色中巧妙融入对现实社会的期待 - 结尾的"秋声"给绚丽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深沉韵味

就像用文字绘制了一幅会动的山水长卷,既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又有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读来既觉气象万千,又能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