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士弘去王屋山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人与神灵沟通的庄严氛围,同时暗含对君主的忠诚与侍臣的荣耀感。
前两句写王屋山的神圣地位——它像大地的核心,山峰充满灵性,最高处供奉着天帝("泰乙"指天帝)。这里用"肺腑"形容山河的重要性,就像人体的核心器官一样。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祭祀过程:李士弘登上青玉砌成的祭坛,恭敬地翻开典籍("藻籍"指装饰华美的文书);装祭文的匣子用黄金装饰,显得格外贵重。山林间的光芒与升腾的烟雾融为一体,云气缠绕着祭祀者的玉佩,营造出人神交融的神秘氛围。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祭祀归来要将神灵的祝福带给君主,而作为侍臣(指李士弘),更能深切感受到皇恩的深厚。这里"归格神休"指带回神灵赐予的福泽,"恩流"比喻君主的恩泽像流水般源源不断。
全诗通过庄严的祭祀场景,既展现了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又巧妙地将这种宗教仪式与对君主的忠诚联系起来。诗中"黄金""苍玉"等贵重物品的描写,既显示祭祀的隆重,也暗喻侍臣地位的尊贵。云雾缭绕的意象让整个过程充满神圣感,最后落脚到"皇恩"主题,体现了古代文人"敬天事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