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中夜行阻风

欲泻悬河雨,先号拔木风。
问津龙吠处,觅路霓光中。
徙御忧群盗,儿童笑拙翁。
当知步兵哭,初不为途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在邯郸道上艰难前行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风雨的狂暴:暴雨像悬河一样要倾泻而下,狂风怒吼到能拔起树木。这里不仅是写实景,更暗示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打击。

中间四句写夜行的狼狈:在狗叫声中问路(龙吠指狗叫),借着闪电的光找路(霓光指闪电)。随从们担心遇到强盗,孩子们却笑诗人笨拙。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幽默。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用阮籍(步兵)穷途痛哭的典故,点明真正的痛苦不是来自眼前的困境,而是对人生更深层的悲悯。诗人暗示自己的忧愁有更复杂的原因,超越了表面上的"迷路"。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的夜行经历,通过风雨烘托、细节刻画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升华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风雨既是实景,也象征人生坎坷;迷路既是事实,也暗喻精神困境。诗人用幽默化解苦难,又在豁达中透出深沉,展现出中国文人面对逆境时特有的达观与哲思。

邓忠臣

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