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龙洞山
苍山如犬牙,细路入深谷。
绝壁千馀仞,上有凌云木。
阴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
萧森人迹少,荟蔚兽攸伏。
云林互隐映,涧道相回复。
翔禽薄穹霄,鸣鸟响岩曲。
临桥濯清飔,汲井漱寒玉。
神物此渊潜,愆阳有祈祝。
风漓惭善教,吏懦耻厚禄。
暂怀尘外想,独往疑有梏。
过幽难久居,济胜乏高躅。
策马寻故蹊,归樵相追逐。
绝壁千馀仞,上有凌云木。
阴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
萧森人迹少,荟蔚兽攸伏。
云林互隐映,涧道相回复。
翔禽薄穹霄,鸣鸟响岩曲。
临桥濯清飔,汲井漱寒玉。
神物此渊潜,愆阳有祈祝。
风漓惭善教,吏懦耻厚禄。
暂怀尘外想,独往疑有梏。
过幽难久居,济胜乏高躅。
策马寻故蹊,归樵相追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龙洞山求雨的旅程,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开篇用"苍山如犬牙"的比喻,形象地刻画出山势的险峻崎岖。诗人沿着蜿蜒小路进入山谷,看到千仞绝壁上生长着参天大树,阳光都照不进来的阴暗崖壁上天然形成洞穴。这些描写营造出一个原始、幽深的自然世界。
山中环境充满野趣:人迹罕至的密林里野兽潜伏,云雾缭绕的树林若隐若现,山涧小路迂回曲折。飞鸟掠过天空,鸣叫声在岩壁间回荡。诗人在桥边感受清风,打井水漱口,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半段转入求雨主题。诗人相信神龙潜藏在这深潭中,因此前来祈求缓解旱情。他惭愧于自己教化不力、为官懦弱却享受厚禄,这种自省显得很真诚。虽然向往超脱尘世,但又觉得独自隐居像戴着枷锁,最终因为环境太幽僻难以久留,加上体力有限,还是选择骑马沿原路返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矛盾心理:既敬畏自然的壮美,渴望与之融合;又意识到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局限。这种真实感受让今天的读者也能产生共鸣。诗中"阴崖不受日"等句既写实又有象征意味,暗示着人与自然既亲近又疏离的复杂关系。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