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山中步虚声

何人步虚南峰顶,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误飘数声落尘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山中场景,语言生动,意境空灵。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山中听到神秘的"步虚声"(道教仪式中模仿神仙步伐的诵经声),仿佛有人在高高的南峰顶上行走。接着用"鹤唳九天"(仙鹤在天空鸣叫)和"霜月冷"营造出清冷寂静的夜晚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家气息。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仙乐般的诵经声是被东风偶然吹来的,不小心飘落了几声到人间。这里用"误飘"二字特别巧妙,把仙界和凡间的距离感写得很有趣味——仙人本不想打扰凡人,却让诗人幸运地捕捉到了这转瞬即逝的天籁之音。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用声音作为线索,把现实的山景和想象中的仙境串联起来。我们读诗时,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竖起耳朵,在清冷的月夜中捕捉那些似真似幻的仙音,感受着平凡世界里的神奇瞬间。这种亦真亦幻的朦胧美,正是中国传统诗歌最迷人的特色之一。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