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彭典史竹坡手卷

竹坡主人何昂藏,丰标白晰发毛苍。
金闺通籍齿方壮,天路联镳志正扬。
万里独过梨岭道,一官恰对壶山阳。
俸钱微薄能几许,世故艰难已备尝。
政有催科怜我拙,民多凋瘵令人伤。
毁誉荣辱无端绪,期会簿书有故常。
求牧正廑忧国意,烹鲜自试活人方。
海田岁熟农家乐,公馆春深化日长。
可是宦情宜土俗,何曾云物关江乡。
望中魏阙青丝骑,梦里高坡绿玉床。
文字平生敦宿好,荐绅投赠富新章。
无求偏觉人情好,写意成诗滋味长。
乘兴挥毫聊一扫,老怀醉墨笑琳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竹坡主人"的官员形象,通过他的为官经历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人物形象(1-4句):开篇用"昂藏"(气度不凡)、"白晰"(面容白净)等词勾勒出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官员形象,他刚入仕途时满怀壮志。

2. 为官经历(5-16句):这部分真实展现了古代官员的两难处境: - 既要完成征税任务("催科"),又心疼百姓困苦("民多凋瘵") - 每天面对琐碎公文("期会簿书"),还要承受各种评价("毁誉荣辱") - 虽然俸禄微薄,但仍想方设法改善民生("烹鲜自试活人方")

3. 思乡之情(17-20句):在公务之余,他会梦见家乡的竹林("绿玉床"指竹床),暗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 文人本色(最后6句):这位官员本质上是个文人,喜欢写诗会友("文字平生敦宿好"),通过创作来排遣官场压力。最后两句描写他乘兴挥毫的潇洒形象,呼应开篇的"昂藏"气质。

诗歌亮点在于: 1. 真实展现了古代清官的日常困境 2. 用"海田岁熟""公馆春深"等美好画面反衬官场压力 3. "无求偏觉人情好"等句道出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4. 全诗在写实中透着文人雅趣,苦闷中不失洒脱

这位"竹坡主人"的形象,可以说是古代正直文人的典型缩影:既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有柴米油盐的现实压力,最终在诗文中找到精神寄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