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守城战,用生动的画面感让我们仿佛亲临战场。
前两句像电影开场:天刚亮时,敌人的骑兵黑压压地逼近城墙,四周战鼓声震得人耳朵发麻。这里"钙鼓"可能是"鼛鼓"的笔误,指古代军中大鼓。诗人用"震天鸣"和"尽逼城"两个短促有力的描写,瞬间营造出大军压境的紧张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守军万箭齐发射退敌军,敌人仓皇逃跑时,甚至怀疑城头有天神助战。这里"万弩应弦"四个字特别精彩,让我们仿佛听见弓弦嗡嗡震响,看见箭雨遮天蔽日的场景。而敌人"却疑城上有神兵"的心理描写更妙,既说明守军箭术超群,又暗含对敌军狼狈相的嘲讽。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战争片,短短28个字里有声音(鼓声、弦声)、有画面(骑兵、箭雨)、有心理活动,甚至还有戏剧性转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绝境逆袭的快感——当敌人以为胜券在握时,却被看似弱小的守军打得怀疑人生,这种以弱胜强的故事永远让人热血沸腾。
赵万年
福州长溪人,字方叔。宁宗庆元二年武进士。为襄阳制置司干办官。开禧二年,金兵围襄阳,佐知府赵淳守城,定策先据山势地形之要,遏金兵粮道,至九十余日,卒解城围。有《襄阳守城录》、《裨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