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蝉的生命状态,并巧妙地将蝉与诗人联系起来。
前两句写清晨在柳树下看蝉蜕壳的场景。刚蜕壳的蝉即将开始"风餐露宿"的生活,暗示了它艰辛的生存状态。这里用"风餐露宿"这个成语,既形象又带着一丝怜惜。
后两句写蝉在林中的鸣叫。白天寂静的树林里,蝉鸣声不断,"骚骚"形容声音细碎连绵,这种声音被比作诗人清苦的吟诵。诗人把蝉鸣和作诗联系起来,既写出蝉鸣的特点,又暗指诗人创作时的孤独与坚持。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观察细致:从看虫蜕到听蝉鸣,捕捉了蝉生命中的两个重要时刻
2. 比喻新颖:把蝉比作诗人,把蝉鸣比作吟诗,赋予自然现象人文内涵
3. 情感含蓄:通过"清苦"等词,既写蝉,也暗含对诗人处境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写蝉的生活,其实也是在表达对文人清贫自守、坚持创作的精神的赞美。蝉的"风餐露宿"和"清苦"吟唱,正是很多文人生活的写照。
叶岂潜
叶岂潜,字潜仲,金华(今属浙江)人。尝佐广西转运司幕。事见清光绪《金华府志》卷九。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