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老松歌

灵溪古观坛西角,千尺鳞皴栋梁朴。横出一枝戛楼阁,
直上一枝扫寥廓。白石苍苔拥根脚,月明风撼寒光落。
有时风雨晦暝,摆撼若黑龙之腾跃。合生于象外峰峦,
枉滞乎人间山岳。安得巨灵受请托,拔向青桂白榆边安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灵溪老松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棵生长在古老道观旁的千年老松,展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的开头先交代了老松的位置——灵溪古观坛西角,形容它树皮像鳞片一样粗糙,树干粗壮得能做栋梁。接着用"横出一枝""直上一枝"两个动作感极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松枝横向伸展几乎碰到楼阁,纵向生长直指天空的壮观画面。树根被白石和青苔环绕,月光下寒风吹动松针的景象,更添几分清冷孤傲的意境。

最精彩的是对风雨中老松的描写:在昏暗的暴风雨里,整棵松树摇摆晃动的样子,就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黑龙,充满动感和力量。诗人感叹这样非凡的松树本该生长在仙山楼阁,却委屈地留在人间。最后突发奇想,希望请天神把这棵松树移植到月亮旁边(青桂白榆指月宫中的树木),让它获得应有的尊贵地位。

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如黑龙腾跃)和神奇的想象(移植月宫),把一棵普通的老松写得气魄宏大、不同凡响。实际上是通过赞美老松的非凡姿态,表达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诗人用"人间山岳"与"象外峰峦"的对比,暗示现实世界对崇高事物的束缚,以及突破束缚的渴望。

卢士衡

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僧房听雨》、《题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间。据记载有“集一卷,今不传”。另有卢士衡诗二首补遗。分别为《松》和《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著有《卢士衡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