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其一

青藜不解支脚力,机杼微闻隔林织。暗香来处穷幽栖,蹇驴崎岖牛喘息。

山中欲访隐君子,等闲未许李邕识。同盟颇笑五大夫,晚节污秦有惭色。

摩挲寒玉古苔藓,从渠唤作荆山石。雪中素隐非行怪,自是花间着不得。

直须谪仙苏二来,溪藤快扫如鸿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寻访高人的情景,充满了自然意趣和超脱世俗的哲思。

开头写诗人拄着青藜手杖(一种竹杖),走得疲惫不堪,隐约听到树林那头传来织布的声音,暗示山中有人隐居。接着写他骑着瘦弱的驴子,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连牛都累得直喘气,生动表现了寻访之路的艰辛。

诗人想拜访山中隐士,但真正的隐士不会轻易被世俗之人(比如唐代名士李邕)认出。他嘲笑那些曾经清高、后来却屈服于权势的人(比如秦朝被封为“五大夫”的松树,暗指变节的士人),认为他们晚节不保,令人不齿。

随后,诗人抚摸长满青苔的冰冷石头,不在乎别人叫它什么(“荆山石”是名贵玉石的产地,这里可能暗喻隐士的高洁)。他强调,真正的隐士不是故作怪异,而是自然融入山林,就像梅花不该开在俗世一样。

最后,诗人期待像李白(谪仙)、苏轼(苏二)这样的洒脱文豪到来,用笔墨痛快地记录这山野之趣。整首诗赞美隐逸生活,讽刺趋炎附势之徒,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