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画中的羊,巧妙勾连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深沉的家国之思。
前四句写画作本身:画家用简练笔墨画出羊群中的两只羊,笔法如画骏马般潇洒。当观者来到吴兴(今湖州)这清幽之地,看到画中羊群,突然联想到北方苍凉的草原秋色——这里暗藏转折,从南方山水跳到北方边塞,为下文铺垫。
中间四句转入历史联想:用"铜驼恋洛"典故(西晋灭亡时宫门铜驼淹没在荒草中),暗指南宋灭亡后遗民对故国的眷恋;"玉马朝周"则用商朝遗民投奔周朝的典故,暗指当时有人归顺元朝。两句形成对比,凸显遗民的不同选择。
后四句落到个人:用苏武牧羊十九年最终节杖凋零的典故,暗示气节难守的无奈。最后"五字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的诗句,将个人愁绪升华为跨越时空的永恒悲叹。全诗以羊为线索,把画作、地理、历史、气节层层串联,在简练画面中注入厚重历史感,展现知识分子在朝代更替中的复杂心境。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