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火龙烹茶图(并引)
松声忽作秋涛雄,铜龙吐火鳞甲红。
黄衣中使备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浓。
春风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
蓬莱殿里沃焦馀,玉碗兮沽侍臣渴。
名花唤起海棠魂,细叶未数丁香根。
宫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图画存。
开元盛事何人省,书生亦解誇双井。
空中扫叶烧破铛,闭门读书秋夜永。
黄衣中使备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浓。
春风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
蓬莱殿里沃焦馀,玉碗兮沽侍臣渴。
名花唤起海棠魂,细叶未数丁香根。
宫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图画存。
开元盛事何人省,书生亦解誇双井。
空中扫叶烧破铛,闭门读书秋夜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烹茶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烹茶场景的视觉盛宴
诗的前半部分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宫廷煮茶的奢华场面:松涛声像秋日波涛般响起(烘托氛围),铜制龙形茶炉喷出火焰("铜龙吐火"的比喻很形象),太监们用金沙泉的优质水("甘露浓"体现水质好),为皇帝准备雨前新茶("春风一旗"指嫩茶叶)。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火焰跳动、闻到茶香四溢。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后半段笔锋一转,用"海棠魂""丁香根"等花卉意象暗示宫廷的奢靡生活。最精彩的是"宫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图画存"——再热闹的宴会终会散场,但艺术却能永恒留存。这里通过对比短暂与永恒,引出深层思考。
3. 文人的自嘲与坚守
结尾处诗人自称"书生",用"烧破铛"(煮茶烧糊锅)的幽默自嘲,对比宫廷的精致茶道。最后"闭门读书秋夜永"表明:虽然无法享受宫廷富贵,但在秋夜静静读书也是一种选择,体现了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
全诗最妙的是把煮茶这件小事,写成了窥探历史的窗口。铜茶炉的火焰、玉碗里的茶汤,都成为盛唐记忆的碎片,让读者在茶香中感受时光流逝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