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霜诗

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
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绥绥。
原野生暮霭,阶墀散夕霏。
徘徊总严气,怅望沦清辉。
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
凝阴同徂夜,遰雁独归飞。
萦丛乱芜绝,繁林纷已稀。
贞松非受令,芳草徒具腓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霜诗》描绘了秋天到冬天的过渡,以及霜在这些季节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的严寒与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1. 起句描述季节交替:“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这里的“驷见”指的是秋天,而“乾度”和“地机”则形容了四季的循环。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反映出季节的更迭。

2. 霜的出现:“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绥绥。”霜在秋冬季节出现,覆盖大地,带来了白茫茫的一片。这里的“申霜”直接点出了霜的存在,“绥绥”形容霜白如雪,“绥绥”也有随风飘动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霜的动态。

3. 自然景象:“原野生暮霭,阶墀散夕霏。”暮霭(傍晚的云雾)覆盖在原野上,而台阶和台阶附近则散漫着傍晚的雾气。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晚景,给人以淡淡的忧愁感。

4. 情感描写:“徘徊总严气,怅望沦清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内心的徘徊和惆怅。严气指寒冷的空气,而“怅望”则是内心感到失落和遗憾,清辉指霜后的月光,这里“清辉”不仅是指霜后的月光,也象征着内心的明澈和憧憬。

5. 具体景物:“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平台上的寒月色格外冷清,而池水则在寒风中显得更加凄凉。这两个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寒冷和孤寂氛围。

6. 自然变化:“凝阴同徂夜,遰雁独归飞。”凝阴是指密集的乌云,徂夜则是指夜幕降临。而大雁南飞的景象则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迁移。

7. 植物变化:“萦丛乱芜绝,繁林纷已稀。”丛中的植物因为霜冻而枯萎,茂密的树林也变得稀疏。显示出严寒对自然界的摧残。

8. 植物的坚韧:“贞松非受令,芳草徒具腓。”贞松指松树,因其坚韧而未受霜冻影响,而芳草(春草)却因为寒冷而显得无力。这里运用松与草的对比,强调了松树的坚韧不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