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子虚画鱼

我尝放意游江湖,喜从钓叟观真鱼。
有时临溪行复坐,秋水无风鱼自如。
鳞鳞鬣滑随上下,回旋戏跃形皆殊。
两两相逢若对语,聚头戢戢摇双须。
忽然散漫皆游去,一半掉尾潜菰蒲。
往来得所弄晴色,圆皮触动生浮珠。
困依垂杨看不足,尽日忘归谁与俱。
自从北走尘土窟,十年不复瞻蒪鲈。
凭谁画出江湖趣,东海今闻徐子虚。
毫端夺得生时意,京师好事争传摹。
写成双幅辄遗我,展舒活动惊堂隅。
穷搜前古少奇笔,此本只恐人间无。
任教涸辙强濡沫,对面相忘千里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徐子虚的画家的,主题是赞美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忘归谁与俱"):
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喜欢在江湖边看鱼的情景。他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样子:鱼鳞闪闪发光,游动时姿态各异,有的像在说悄悄话,有的突然散开,有的甩着尾巴躲进水草里。阳光照在水面,鱼游动时激起的水珠像珍珠一样。作者看得入迷,整天都不想回家。

第二部分("自从北走尘土窟"到"展舒活动惊堂隅"):
作者说自己离开家乡到北方生活已经十年,再没见过家乡的鱼。直到看到徐子虚画的鱼,一下子勾起了回忆。徐子虚的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活灵活现,连京城里的人都争相临摹。他送给作者两幅画,展开时鱼就像真的在堂上游动一样。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作者高度评价这幅画,说自古以来都少有画家能画出这样的神韵,这幅画简直是人间至宝。最后两句用典故说:就算鱼被困在干涸的车辙里(比喻现实困境),但只要看到这幅画,就能忘记烦恼,仿佛置身千里之外的江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语言描写鱼的动态,像"两两相逢若对语"写鱼像在聊天,"一半掉尾潜菰蒲"写鱼躲进水草,非常形象。
2. 通过对比(回忆中的真鱼和画中的鱼)来突出画技高超。
3. 结尾升华主题,说好艺术能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烦恼。
4.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王佐才

建州崇安人,字昌辅。诸生。善画墨竹。高宗建炎间范汝为叛,佐才率义兵御建阳,以功补承信郎。后为吉州水军统领,与敌力战,中流舟坏而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