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立冬日霁青叔招集同人于小竹林园赏菊,即席赋赠
板桥曲对柴门影,依依画桡停住。
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秋事如烟过去。
萧森院宇。
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
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
竹林馀韵再见。
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
尘柄生寒,鹅杯泛暖,还我晋时风趣。
清游俊侣。
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
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
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秋事如烟过去。
萧森院宇。
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
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
竹林馀韵再见。
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
尘柄生寒,鹅杯泛暖,还我晋时风趣。
清游俊侣。
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
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的是立冬时节在小竹林园赏菊的雅集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上片以景物描写为主,像一幅水墨画: 1. 开篇"板桥曲对柴门影"勾勒出江南园林的典型景致,弯曲的小桥对着柴门的影子,小船静静停泊,画面静谧美好。 2. "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用拟人手法,说蟋蟀不再鸣叫,荷花也凋谢了,暗示秋去冬来的季节转换。 3. "野鹤迎人,闲鸥作主"两句最有趣,把鹤和鸥鸟写得像主人一样热情好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4. 最后"隔篱红叶绣霜谱"是点睛之笔,经霜的红叶像绣出来的花纹,隔着篱笆若隐若现,充满诗意。
下片转入人事活动: 1. "疏狂小阮"用晋代阮籍的典故,形容在场文人们不拘礼法的潇洒气质。 2. "尘柄生寒,鹅杯泛暖"形成巧妙对比,握着拂尘的手觉得冷,但酒杯里的酒却温暖身心,细节描写很生动。 3. "水阁花香,残灯催句"描绘出典型的文人雅集场景:临水的亭阁里菊香浮动,灯火将尽时大家还在催着作诗。 4. 结尾"夜深还听雨"余韵悠长,酒宴散后独自听雨,透着几分淡淡的惆怅。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雅致的烟火气":既有美酒佳肴的热闹聚会,又有听雨赏菊的文人雅趣;既写季节变迁的惆怅,又表现朋友相聚的温暖。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把一次普通的冬日聚会写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那场三百年前的文人雅集。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