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浮屿①

云根不坠地,牢落东山头。
天风与海水,争激怒生疣。
断鳌足簸扬,支祈任沉浮。
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
又若乘杯渡,一粒乱中流。
山水有常性,动静安足求。
呼龙与之语,掀髯嗔我尤。
静极而动生,天地一浮鸥。
大笑挥龙去,浮沙云未收(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幻壮阔的山水画卷,用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展现了自然力量的碰撞与平衡。

开篇"云根不坠地"四句,像电影特效般呈现一座悬浮的仙山——云做的根基托着山头,狂风与海浪在这里激烈对抗,激起的浪花像发怒时暴起的青筋。这里用"生疣"这个不太美观但极其生动的比喻,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自然界的狂暴张力。

中间六句连用两组神话级比喻:先是借用"断鳌足"(传说中女娲斩断巨龟腿撑天)和"支祈"(水神)的典故,把浪涛比作银河倾泻、星辰漂流;又突发奇想将整座山比作高僧乘木杯渡江,一粒芥子般在激流中颠簸。这种从宏大宇宙切换到微小视角的写法,让人直观感受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的渺小。

最后八句转入哲理对话。诗人质问山水为何不能安分,结果引来神龙现身反驳——"静极而动生"揭示自然规律:就像太极阴阳转换,绝对的静止反而会催生变动。结尾"天地一浮鸥"的比喻尤为精妙,将整个动荡的天地浓缩成一只随波漂浮的海鸥,而诗人挥退神龙时,浮沙与流云仍在翻滚,留下余韵悠长的动态画面。

全诗最精彩处在于:用神话级脑洞写景(把山写成云上盆景、浪写成银河倒灌),却落脚在"动静平衡"的生活智慧。就像过山车般带着读者从惊险的视觉体验,最终平稳降落在朴素的人生哲理站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