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玉梅未落。
有枝头点点,酸意先著。
齿冷吴娘,不管春寒,临风自弄霜角。
高楼也有人横笛,但楼外、翠禽偷觉。
试问伊、叶底清圆,莫认绿阴成幄。
记否年年此际,樱桃已结子,蚕豆初熟。
山店烧春,寒食时光,陌上草痕新绿。
消他几度沈沈雨,已过了、杏花饧粥。
又教人、肠断江南,只恐方回难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早春的景色,同时融入了淡淡的愁绪,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上片从梅花写起,说梅花还没凋谢,枝头已经冒出酸涩的小果子(暗指梅子)。这里用"酸意"双关,既指梅子的酸味,也暗示内心的酸楚。接着写"吴娘"(江南女子)不畏春寒吹奏乐器,高楼有人吹笛,但只有枝头的小鸟在偷听。最后用"叶底清圆"形容初生的梅子,提醒人们别把嫩叶错认成浓密的树荫,暗示春光短暂易逝。

下片转入回忆。用"年年此际"带出江南春天的物候:樱桃结果、蚕豆成熟,山村酒肆飘香,寒食节时田野已冒出新绿。但几场春雨过后,连吃杏花粥的时节都过去了。结尾突然转折,说这样的江南春色反而让人伤心,连作者自己(方回是宋代词人贺铸的字,这里可能是作者自比)都难以用笔墨形容这种愁绪。

全词妙在三点: 1. 用"酸梅""霜角""翠禽"等意象构建出立体的早春画卷 2. 通过"已过了""又教人"等时间转换,展现春光流逝的无奈 3. 结尾的"肠断江南"与开头的明快形成反差,留下余味

就像用镜头先拍特写(梅子、吹笛人),再拉远拍田园全景,最后定格在诗人怅惘的表情上,让读者既看到江南春色,又感受到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

郭麟

(1767—1831)清江苏吴江人,字祥伯,号频伽,晚号蘧庵、复庵。一眉色白,人称“郭白眉”。诸生。屡试不第,遂专力于诗古文。醉后画竹石。诗词清隽明秀,尤善言情。有《灵芬馆集》等。

0